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职场快讯 > 职讯 >

【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现象】舆论应少制造高考高分焦虑

来源:公选网 | 发布时间:2024-06-28 13:54:30 |  访问:78

更多时事热点请登录

【现象】

2021年2月,教育部曾发布通知,要求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、以录取分数线评价高校的做法,严禁宣传炒作“高考状元”“高考升学率”“高分考生”等概念。

但教育部禁令似乎禁而难绝。一些中学变相发布高考升学率信息,炫耀高考业绩。一些媒体热衷参与炒作高分考生。6月27日,笔者在各网络热搜榜,看到了众多热炒的高分话题。如,“全班49人48个高考过600分”“女孩考726分轰动全小区邻居放烟花”“女儿高考688分 妈妈豪横奖励18万”“神仙同桌一个696分一个703分”“浙江高考600分近5.4万人”等等。

【点评】

考生能考出高分,浸透了考生努力以及学校和家庭精心培育的心血,值得肯定和祝福。但热衷炒作高分,容易制造高分焦虑,助长不良导向。

高分考生毕竟是少数。像浙江今年600分以上考生尽管有5.4万人,但相比39.6万的考生群体,只占了13%;湖南今年考生72.7万人,600分以上者只有16000多人,占比2.2%,更是凤毛麟角。

炒作高分考生,无疑会对高考不理想的考生带来压力。因为这在传达一种错误的导向,就是将高分等同于未来的成功和幸福。给人的感觉是,考生考不到高分意味着失败,甚至可能被打上不努力、不勤奋、不聪明等负面标签。

炒作高分考生,还可能会将焦虑传递到义务教育阶段。一些学校炒作自己高分考生率、名校上线率,让人觉得中考考不上好高中,高考可能难以考上好大学。所以,不少孩子在初中阶段,就承受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压力,与国家减轻课业负担的政策要求背道而驰。

谁都知道,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而言,高考分数的高低不是决定其人生成功的砝码。摆在考生面前的成功道路有无数条。虽然能以高分被名校录取固然可喜,但这并不值得过分炫耀。高考分数不高,填报志愿一样有很大的挑选余地。即便录到高职院校,学到赖以谋生的技能,同样可以成功。不少参与国之重器研制的大国工匠都毕业于技校或高职院校。比如毕业于技校的航天科工某厂特级技师叶辉,他手搓的钽片,精度达到5纳米级别,只有特殊仪器才能检测;毕业于江麓技工学校的某兵器企业的高级铣工唐银波,让坦克核心部位的加工精度达到了0.01毫米。这些学历与毕业学校都不起眼的大国工匠们,如今都自信地与名校毕业生们同台竞技,展现出耀眼的风采。

因此,在报道高考时,应避免过度渲染高分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焦虑。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,也应理性看待各种高分新闻,避免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。同时,我们更要鼓励孩子们发展多元能力,争取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跑出人生精彩的加速度。(来源:红网)

【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现象】写好“四好农村路” 一篇大文章

【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现象】一言不合就“开盒挂人”?网暴歪风当休矣

【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现象】村内听不见鸡叫,池塘里看不到鸭鹅?谨防农村环境整治在一些地方走偏


#@kk@@

推荐:更多【2024公务员遴选社会现象】舆论应少制造高考高分焦虑 请关注 今日招聘官方微信公众号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。

【 责任编辑:今日招聘 】

版权与免责声明

【1】凡本网注明"来源:今日招聘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于今日招聘网,转载请必须注明今日招聘网,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【2】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,是本着为求职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
【3】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。

未经招聘网同意,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| 招聘网版权所有 2007-2018 |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

网站经营许可证:浙B2-20080178-14 公司招聘招人好网站,就在招聘网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备案号:浙B2-20080178-14